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
标签arclist报错:指定属性 typeid 的栏目ID不存在。
分支机构
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2024-06-05 10:55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中国远洋渔业始于1985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产业结构和素质得到不断优化和提升,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成为世界远洋渔业大国。

  30年来,中国远洋渔业不仅生产规模得到壮大,稳定和丰富了国内市场供给,推进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并且拓展了中国在国际公海渔业资源的生存空间,解决和提供了大量就业门路,形成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14年中国从事远洋渔业生产的企业130余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域作业,拥有各类远洋渔业作业船只2159艘,从业人员4万余人。2014年远洋产量202.7万t,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和海洋渔业总量的13.7%和6.2%;远洋产值约184.9亿元,占全国海洋捕捞产值和海洋渔业总量的9.4%和3.9%(图1),分别比2005年增长65.6%和107.8%,成为中国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洋渔业包括大洋性渔业和过洋性渔业,大洋性渔业主要有金枪鱼渔业、鱿鱼渔业、竹筴鱼渔业、秋刀鱼渔业和南极磷虾渔业,作业方式以拖、围、钓为主,作业区域遍布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公海及南极海域。大洋性渔业中,金枪鱼生产分为延绳钓金枪鱼(包括超低温金枪鱼、低温金枪鱼和冰鲜金枪鱼)和围网金枪鱼两种作业方式,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超低温金枪鱼生产的主要海域;鱿鱼生产主要在北太平洋(包括日本海)、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域;西北太平洋秋刀鱼为中国新开发的项目,主要生产国(地区)为日本、俄罗斯、韩国和中国台湾,其中韩国和中国台湾在公海进行生产;南极磷虾是中国于2010年开发利用的项目,面临着资源调查力量不足、船舶装备落后、产品加工不成熟等问题。

  过洋性渔业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及南美洲海域,作业方式以拖网渔船为主,另有少量流刺网和定置网渔船。亚洲国家中的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其他国家海域的渔业资源相对稳定,西非国家海域的渔业资源特别是鱿鱼资源有衰退迹象,南美洲国家海域的阿根廷和乌拉圭是中国在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鱿鱼生产渔船重要的补给基地,且鱿鱼资源较为丰富,但近年来入渔生产船只数量呈增加趋势,导致该海域单产量有所下降。

  中国远洋捕捞船队在20世纪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基本上是由国内拖网渔船改装而成,约占70%,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造或从国外购买的二手船约占30%,船龄基本在20年以上。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1年以来,中国加大远洋渔业扶持力度,使得远洋渔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有近1/3的渔船得到了更新改造,新建了第一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和新型秋刀鱼捕捞船,填补了中国渔船建造的空白;进口了超低温金枪鱼渔船和南极磷虾生产

  在大洋性渔业中,中国金枪鱼渔船的80%以上集中在太平洋海域生产,鱿鱼渔船的70%以上集中在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过洋性渔业中,亚洲和非洲国家项目集中了90%以上的渔船。

  中国远洋产品运回国内销售量约占生产总量的60%,境外销售量约占生产总量的40%。2013年远洋产品运回国内销售量69.2万t,境外销售量43.5万t,分别占总量的61.4%和38.6%,与2012年相比,分别减少和增加了0.6个百分点(表1)。其中2013年浙江、福建运回国内销售比例高达两省远洋生产量的92.4%和58.0%,占全国远洋产品运回总量的68.5%,这与两省水产加工企业集聚发达、加工品种丰富多样、国外市场多面结合和国内消费点多量广呈正相关性。

  从市场流通看,超低温金枪鱼产品价格低迷,大目金枪鱼日本市场价格在每千克750~950日元(100日元约合5.60元人民币,2016)左右,长鳍金枪鱼产品基本维持在每吨3300美元上下,黄鳍金枪鱼最高达到每吨14600美元。中国冰鲜金枪鱼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和美国,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产品价格全年保持稳定。围网金枪鱼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保持较高位,鲣鱼价格稳定在每吨2000美元左右,黄鳍金枪鱼市场价格最高达每吨2600美元。鱿鱼因国际市场消费不景气和国内市场拓展难度大,产品价格低,销售比较困难,导致鱿鱼库存积压居高不下,多数企业亏损较大,产品销售有一定压力,因此鱿鱼产品的精深加工、金枪鱼产品的国内市场消费支撑等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远洋渔业属于出口和消费主导型产业,产品销售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主,国内企业主要提供远洋产品运输、冷藏、流通和加工服务,并提供远洋渔业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渔需物资、生产技术和资金服务,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产业整体缺乏金融资本支持,在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经营和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能力相对较低。

  民营企业是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大部分是依靠进口二手渔船和国内渔船改装而成的,存在着起点不高和散、弱、小的特点,原始积累尚未完成,产业链结构不完善,注重捕捞,实力不强,投入不足,效益较低。

  大部分远洋企业缺乏加工和销售网络,轻视产品加工和销售,导致产品质量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低位和劣势,远洋产品增值和利润实现环节往往被国际公司所掌握,缺乏价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竞争力较低。如果仅依靠自我积累,经营资金和生产技术投入较少,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将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骨干队伍青黄不接,远洋劳动力告急,产业发展速度必然不能适应资源开发激烈竞争的需要。

  2010年以来,在国家和沿海各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开工新建了一批远洋渔船和冷藏运输船,使得远洋渔船生产和鱼货冷藏运输结构得到改观。但近年生产成本上涨、消费市场饱和、鱼价下跌,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收,生产资金更加缺乏。加之经营管理不力,绝大部分企业仍局限于捕捞生产,对产品销售、加工、流通、贸易及产业配套服务尚无法兼顾。同时,市场汇率和燃油价格变动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远洋渔业的发展,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较弱。

  远洋渔业是科技依存度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但企业本身无力对远洋渔业资源分布、渔船装备、渔具渔法和生产技术等产业基础展开研究,加之国家投入力度较小,造成远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和支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远洋渔船建造周期较长,技术装备水平偏低,无论是工作母船、辅助船,还是机械装备或助渔导航仪器设备等,都还不能完全自主建造和生产。

  远洋渔业是产业凝聚度较高的行业,客观上要求形成生产、供应、加工、销售、贸易、流通、造修、运输等一体化产业链。中国远洋渔业产业链相对健全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远洋渔业基础设施尤其薄弱,远洋专用港口和综合基地缺乏,远洋船队海外综合性补给基地缺少,在渔船修造、后勤补给、加工销售等方面受制于人,制约了综合效益的发挥。

  远洋渔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劳动力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远洋渔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劳动力日渐紧缺,工资成本大幅度攀升,影响产业整体效益。二是无法形成一支稳定的生产队伍,不利于产业的意昂2注册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劳动力总体素质下降,不利于安全生产。国内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参与远洋渔业生产的人员逐年减少,一些渔区已找不到40岁以下的渔民从事远洋捕捞,只得依赖外省和外籍劳动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渔民任重道远。

  中国绝大多数远洋企业以国际市场作为产品销售重心,长期以来忽视国内消费市场的开发。受全球经济以及国内外市场消费低迷的影响,远洋产品销售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导致远洋生产和加工企业效益下降,产业链效益整体滑坡。同时,远洋企业对遵守国际渔业管理规定意识不强,企业和海上作业渔船的自律性不高,相应监督和管理机制缺失。

  此外,消费者对远洋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认识不足,远洋品牌特色和认知度较低,远洋产品品种单一、包装简单、加工繁琐,市场销售渠道乏力,营销网点不多,冷链物流企业相对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尽管一些企业正在尝试跨国经营,但因企业规模较小,并受到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客户等诸多因素影响,发展能力不强。

  中国远洋渔业已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第一阶段,即以资源和国内市场换取先进技术、资金和国际市场的转化,同时开始以资本输出、积极开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为特征的第二阶段探索。

  中国远洋渔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远洋渔业企业家、技术骨干和船员队伍,为进一步拓展中国远洋渔业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远洋渔业企业的海外基地建设力度将有所加大,资源和渔场将进一步利用和开发,沿岸国渔场入渔的可能性增大,发展空间有望拓展。

  远洋生产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远洋渔业的整体利益。目前中国远洋作业结构已基本适应各海域特点,生产布局重点从西非、北太平洋、南美、西南太平洋和南亚5个地区,逐步扩展到太平洋、印度洋、东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远洋结构将继续偏重大洋性渔业,并更趋合理化;大洋性渔业公海产量占远洋产量、产值的比重将持平或微增,捕捞船队数量稳中有增,对国际渔业资源的占有率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度渗透,将重塑世界远洋渔业发展新格局。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将在渔情监测和精准远洋中得到进一步应用;“互联网+”远洋数据库系统将广泛应用于远洋技术服务,为资源渔场、渔需物资和销售市场等提供信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的远洋渔业中心网络系统,将实现远洋信息的互联网传播。

  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运回大量优质海鱼产品,不仅为丰富国内市场、稳定水产品价格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减轻中国近海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需求的提高,相对于近海和海水养殖产品消费,消费者将更偏好远洋深海产品,金枪鱼、鱿鱼和秋刀鱼等产品将呈多样化态势,远洋药物、远洋化妆品、远洋保健品、远洋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开发,远洋加工技术、设备以及精深加工和标准化加工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乐家华,陈新军,王伟江.中国远洋渔业发展现状与趋势[J].世界农业,2016,07:226-229.


本文由: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