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
标签arclist报错:指定属性 typeid 的栏目ID不存在。
文昌市:生态振兴创新驱动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4-05-21 14:18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当你在餐桌上对着肥美的海鲜大快朵颐时,你是否联想到“渔舟唱晚”式的古老海上捕捞作业?或者联想到大片的海洋牧场式养殖?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鱼虾和你一样住高楼、吹空调,你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海南省文昌市冯家湾养殖户吴坤明会告诉你:“我们冯家湾早已鸟枪换炮,告别了爷爷辈的海上捕捞,连一度红火的粗放式海水养殖场也正在被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取代。”

  冯家湾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海湾,澄碧的海水和风平浪静的海湾环境原是各类鱼虾贝蟹的天然乐园,丰富的海洋资源造就了优质的天然渔港,海上捕捞作业是冯家湾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上世纪80年代末,众多水产养殖企业相继进入冯家湾,带动当地渔民实现了从捕捞到养殖的第一次转型。

  那时的冯家湾海岸,人工养殖虾池、鱼池、蟹池、贝类池,池池相连,一望无边。经过近30年的发展,冯家湾的海产品尤其是各类种苗闻名遐迩,被誉为海南“虾苗谷”。最兴盛时,有7000多户养殖户在海岸线上日夜忙碌,养殖面积一度达到4949.5亩。

  但是,粗放的养殖模式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为扩大养殖规模,养殖户们各自筑池打井,一条管子抽海水,一条管子排尾水,海岸上遍布杂乱的取水管。养殖后的海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大海,部分区域沙滩淤泥化,有的海域磷、氮超标严重,水质逐年下降。伴随着环境恶化,养殖海鲜的质量、产量均出现下降趋势。为弥补损失,养殖户们进一步扩大生产,随之而来的污染也进一步加大,导致海产品的质量和亩均产量持续下降,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海南督察时指出,文昌、琼海两市交界的冯家湾海域海水养殖最为集中,沙滩、水域均出现污染破坏。显然,靠海吃海的传统运作模式过度使用海洋资源,既对生态造成破坏,同时影响了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整治、转型迫在眉睫。

  文昌市痛定思痛,坚持以习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迅速成立整改攻坚战冯家湾区域工作领导小组,调研指导冯家湾Ⅰ类生态红线内水产养殖清退和修复等工作,痛下决心开展环保督察整改。

  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实质上是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目的是全方位、全时域把创新融入农业农村发展,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乡村内生性产业发展体系,不断促进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文昌市打响了冯家湾渔业转型升级之战,先后发布《文昌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将Ⅰ类生态红线户养殖户清退工作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压实责任,采取思想动员等多种方式,逐户落实清退工作。

  要想完成清退工作,只依靠拆是不够的,还要有新的产业规划和配套才行。因此,在推进冯家湾Ⅰ类生态红线水产养殖清退和修复整改工作上,当地政府除关注生态保护这一基本目标外,更是紧紧抓住群众的增收需求,科学整改,逐步推进,不搞“一刀切”,最终经受了守住碧海蓝天和守住产业、守住养殖户增收的多重考验,走出一条产业创新之路。

  对于养殖户来说,这场翻天覆地的“清退”,不仅仅是轰轰烈烈的“净海”攻坚战,更是观念上的巨大革新。

  文昌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符日伟告诉记者:“对于养殖户来说,每一条鱼、每一只虾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养起来的宝贝,都是钱,要清退海水养殖,他们一开始很难接受。所以,我们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上。”

  那段时间,文昌市、镇、村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发放宣传手册和政府公告、设立禁养公告牌、安排法律顾问入户普法、下发整改通知,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执法管理措施,耐心向群众做解释工作。

  会文镇党委副书记闫喜安至今清晰记得一开始海水养殖清退工作的艰难。养殖户彭志伍不理解为什么要拆除清退自家养殖场,不愿意配合清退工作。闫喜安和村干部多次到他家苦口婆心解释政府的清退补偿政策,掰着指头跟他算经济账,终于让彭志伍明白,眼前的小损失是为了长远的大利益。几天后,彭志伍痛快地在清退海水养殖场协议上按下了指印。

  细致耐心的工作争取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有力推动了海水养殖清退工作的顺利开展。2021年7月2日,当地已完成冯家湾Ⅰ类生态红线亩退出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整改攻坚战开局顺利。

  接下来,文昌市陆续对冯家湾渔业转型升级推出一系列多措并举的“组合拳”,冯家湾地区生态环保的“痛点”一步步转变为绿色转型的“亮点”。

  退出的养殖户怎么办?通过多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2020年,文昌创新性地提出通过置换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利用沙港崀地区6428亩的国有土地建设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安排退养户入园养殖,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规划建设了深海取水工程和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即从深海集中取水、统一供水,取水管线深埋,最大限度减少对海岸生态的破坏,有效提升水质。园区对生产带来的养殖尾水、加工废水、生活污水统一分类、集中处置,维护湿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大大降低了入园企业在取水、排污等方面的成本。

  首批入园的养殖户曾广能高兴地说:“从父辈到我这一辈当了几十年的养殖户,没见过这么个新鲜法子。看我们这园区目前已建成22栋二到三层的标准化养殖厂房,水、路、电、网政府都给弄好了,方便得很。”曾广能进一步解释说,“原来一家一家在海滩上挨着养,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鱼啊虾啊螃蟹啊一死一大片,心疼死了。现在一个个小池子各自独立,都不挨着,加上温度、水质、光照都是人工控制,你看我这些鱼和螺繁育得多好!”

  2020年以来,随着一栋又栋水产养殖示范厂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进入产业园,越来越多的海产品告别大海,住进楼房。

  在符日伟看来,这种多层养殖模式高效、节能,无论对环保,还是对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都有极强的正向作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种创新养殖方式让同等面积的土地提高产出60%以上,养殖效益可呈倍数放大,养殖的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更加有保证,实现科技赋能促进渔业转型增产增效。”目前,已实现日均减少冯家湾区域养殖尾水排放量55万立方米,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态发展带来的好处。

  乡村产业要持续发展,养殖户要持续增收,这与土地资源、捕捞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是一对看似难以解决的矛盾。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在构思创建之初,就提出“五化”和“两提高两下降”的目标,即生态化、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以及“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养殖户收入明显提高,经营风险明显下降、环境负荷明显下降”。在“五化”目标中,生态化被放在了首位,强调了优先保护近海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的创新实践验证了近海水产养殖入园上楼的可行性,证明了传统养殖往“岸上走”的路子是可行的,开拓创新思维、科技赋能推动着文昌渔业向更高、更远方向发展,在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同时,降低了运营风险,提升了产品品质和产量。

  “首批养殖户两年前已正式在这里进行东风螺、东星斑、老鼠斑的育种育苗,开启‘车间化’养殖新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新型生态养殖厂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抗台风暴雨能力明显增强。而且,整个生产环节更加科学,生产条件可控,养殖的水产品质量、产量都有保证。”符日伟指着一排排高大的厂房介绍道。首户入园养殖户曾广能入园以来累计实现盈利172.3万元,入园进楼养殖效益和在园区外粗放型养殖效益相比增长1.6倍。

  东风螺养殖户吴坤明在一边兴奋地说:“原来养螺要6个月才能捕捞,现在车间条件好,我改为培育娇贵的螺苗,20天就是一茬,成活率从原来的四成提高到七成,比原来挣得多呀!这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风物长宜放眼量。文昌市目光长远,算大账,生产生态两手抓,两手都很硬,将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定位为打造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种苗繁育、绿色养殖、仓储物流、商贸交易、教育培训、质量检测检疫、数字渔业示范、休闲渔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探索出一条渔业转型升级之路。2021年5月,以冯家湾为核心的文昌市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录。

  筑巢引得凤凰来。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区创新性探索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入园,共同描绘构建现代化水产苗种南繁生态产业园,打造“水产种业硅谷”的美好愿景。目前园区已引进42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45个,计划投资额61.97亿元。同时,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还成立了由1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园区意昂登录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目前,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正在致力于打造南繁水产种业硅谷,通过争取海南省科技厅的科技专项支持开展水产养殖行业高精尖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如2023年通过申报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东星斑循环水养殖及无损病毒筛查技术研究与示范、东风螺循环水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海马规模化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正在开展实质性研究;同时,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依据科技厅专项委托协议,设立“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科技专项”,围绕海南省水产陆基设施养殖产业瓶颈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于10月11日发布了2023年度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科技攻关项目申报指南。

  在科学育种技术的支撑下,冯家湾捷报频传。2022年,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凡纳滨对虾“渤海1号”和金鲳“晨海1号”等水产新品种通过审定。园区累计实现固定投资约23.24亿元,完成产值7.58亿元。

  绿色是海南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是亮色。当前,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探索的多层养殖模式,推动渔业产业转型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是一个现代化渔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落地的生动故事,也是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海上牧场奏新章。冯家湾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为传统产业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传统产业焕发出蓬勃的崭新生命力,让周边产业随之兴盛,让人们看到了渔业现代化无限的希望和可能。(本刊记者 文炜)


本文由: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