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
标签arclist报错:指定属性 typeid 的栏目ID不存在。
业内人士热议渔业发展:渔业要大更要强
发布时间:2024-05-28 18:02
  |  
阅读量:
  |  
作者:
小编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5日讯(记者袁勇)我国渔业发展正迎来关键节点:一方面,产业体量不断增大,多项指标已达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渔业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6月22日—24日,由中国渔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500多家渔业企业携各类产品参展,众多渔业专家和从业者就我国渔业的发展现状、未来方向等发表了看法。

  我国是水产生产大国,也是水产消费大国。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表示,根据当前已有的统计数据,我国渔业在渔船拥有量、水产品总量、水产品出口额、渔民和渔业从业人员数量等方面都保持世界第一。

  赵兴武介绍说,2016年,我国渔业从业人员达到1381万人,占世界总数的24.3%,渔民总数达到1973万人;全国拥有各类渔船101.11万艘,占世界总数的21.4%;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901万吨,占世界总量的39.7%,养殖水产品总量达到5142万吨,占世界总量的62.9%;2017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达到2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9%,国际贸易总额达到324.96亿美元,同比增长7.92%,水产品贸易顺差达到98.04亿美元。

  然而,渔业产业规模巨大,并没有让众多专家和从业人员感到乐观,大家讨论更多的是我国渔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曹文宣表示,当前,我国渔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天然渔业资源和养殖业都面临威胁,特别是污染破坏了部分经济鱼类的近岸产卵场和养殖水域,使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繁殖能力降低。

  “此外,我国渔业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方式与技术落后,新的优良品种少,水产品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主要产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和价格下跌,加工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老化,保鲜、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渔业发展。”曹文宣说。

  今年初,我国发布《2018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提出加快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持续推进渔业绿色、安全、融合、开放、规范发展,促进绿色兴渔、质量兴渔、品牌强渔。

  政府对渔业发展方向的期待十分明确,众多渔业企业对此同样充满紧迫感。大连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处长戚浩然告诉记者,大连市组织了18家渔业企业参加此次渔博会,涉及业务包含了养殖、加工、出口等整条产业链,众多企业希望在展会上找到商机,同时也学习其他地区企业的先进发展经验,提升大连渔业的质量和品牌。

  “大连渔业在全国走在前列,但是也需要转型升级,需要打造适合大连特点的优质渔业产品。挪威就是把一条三文鱼做到了极致,这给我们有关部门和企业很多启发。我们也要探索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自己的招牌产品。”戚浩然说。

  当前,我国环境治理进入攻坚阶段,作为与此紧密相关的产业,渔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要求也迎来了新变化。

  “2018年,全国渔业转型升级推进会提出了‘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十六字渔业发展目标任务,这反映了新时代渔业产业的新定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肖放说。

  肖放表示,当前,许多传统养殖区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技术性问题的短板开始显现,如养殖尾水直排直放,不管不顾养殖方式、养殖容量,过度追求高密度养殖,种业发展质量不高,饲料面临转型升级问题等。

  面对种种挑战,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适应形势,从挑战中寻找商机。作为国内领先的农业企业,通威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绿色渔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力度,打造各种绿色生产模式,提升企业的产出效率。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异忠告诉记者:“环保高压态势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会成为一种‘新常态’,环保要求会提高企业经营门槛,违规、落后的产能会不断大范围、大规模被淘汰,企业需要思考如何以更为科学的手段来提升经营效益。”

  “渔光一体”模式是通威打造的高效环保渔业模式的代表。该模式在池塘水体中开展水产养殖的同时,又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太阳能发电,可“水”、“电”、“环保”三丰收。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辉芬介绍说,该模式养殖效益3000—5000元/亩,发电收益62000元/亩,综合效益65000—67000元/亩,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综合效益提高10倍以上,可“水”、“电”、“环保”三丰收。该模式现已推广至江苏、安徽、江西、四川等省份的31个县区,共建园区62127亩。

  在湖北省公安县,通威正努力打造“双水双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产业园。双水即水产、水稻,双绿即绿色水产、绿色水稻。通威已与公安县政府签订了框架协议,将建设面积20万亩的“双水双绿”产业园,其中自营2万亩。园区将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十二五”末,科技对渔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8%,相比2010年仅提升3%。《2018年渔业渔政工作要点》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渔业科技创新。

  专家认为,作为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技术,大数据应用能够极大助推渔业的转型升级。为了加快推进大数据与渔业的融合,本次展会期间,中国渔业协会联合九次方大数据公司共同筹备成立了中国渔业大数据研究院。

  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毅介绍说:“该研究院将围绕渔业大数据展开研究,构建和发展中国渔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数字渔业’,进行渔情数据监测研究与发布,意昂2平台完善水产品市场监测、跟踪制度,加强对水产品市场的分析、预测和研判,多渠道、多形式发布产品价格指数;推进渔业渔政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构想,致力于构建全国渔业渔政综合管理平台。”

  渔业与大数据融合的发展方向也得到了众多渔业企业的认可。亚洲渔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孙海贺表示,大数据可以实现水产养殖环境信息化、渔业资源调查信息化、渔业管理信息化以及水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化,大大提升渔业产业的效率和质量。

  “水产养殖全过程的信息化有利于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提升我国水产养殖体系的运作速度和质量;渔业资源调查和保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调查费时费力,而且数据偏差较大,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后,可以全面提升调查的准确度;渔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如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渗透到各级、各类的渔业管理中去,可以提高渔业管理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水产品加工流通信息化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水产加工企业准确掌握市场信息,帮助水产企业进行产品和渠道的精准投放,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孙海贺说。

  赵兴武则认为,我国要成为渔业数据强国,需要在数据质量上下功夫。“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渔业数据大国。中国渔业大,数据大,这是世界公认的,但同时大家也都有同感,即我国渔业数据准确性差。精准是渔业大数据的生命。所以,渔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一定要把精准作为第一要务。”


本文由:意昂(中国)官方平台渔业协会提供